• 主页 > 芝士问答
  • 澳洲华裔企业家创业成功秘诀与挑战:新冠疫情对在澳华人企业的影响深度分析

    阅读导航

    前言

    在澳华人企业家的几个共性

    澳大利亚华人创办企业的特点

    初创期过后,对中国资源的依赖减少,与澳大利亚当地中国企业的合作更加密切。

    澳大利亚华人企业家面临的挑战

    澳大利亚华人企业成功创业的秘诀

    COVID-19疫情将对在澳中资企业产生多大影响?

    结论

    前言

    近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与澳大利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发布了《澳大利亚新华人企业家》调查报告。

    该调查重点关注了100名从中国移民到澳大利亚白手起家的澳大利亚华裔企业家。 2019年11月至今年1月,毕马威团队进行了面对面或电话采访,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业历程和商业运营模式。 、规模、成功、如何看待自己、未来的计划、企业发展的瓶颈和面临的挑战等。

    在澳华人企业家的几个共性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进入澳大利亚的新一代中国移民激增。

    他们中的许多人首先以学生、技术移民或高净值投资移民的身份来到澳大利亚,然后在澳大利亚创业。

    毕马威研究报告发现,这些在澳华人企业家有几个共同点:

    首先,近一半的人在来澳大利亚之前有在中国工作的经历;

    其次,大多数人在澳大利亚接受过高等教育;

    第三,创业年龄相对较小。受访企业家的平均年龄为39岁,其中45%的企业家年龄在20岁至39岁之间,26%的企业家年龄在40岁至49岁之间。这100家企业中有68家是高成长企业,其创始人创业时的平均年龄仅为27岁。

    第四,受访的100位企业家来自中国21个省份。超过67%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福建和广东。最大的群体来自福建,约占13%,其次是山东和江苏,各占9%。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最繁荣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家庭更有能力送孩子到国外生活和学习。

    与许多澳大利亚本土企业家不同,许多中国企业家没有计划将自己的企业传给下一代。

    在这100名企业家中,只有14%的人表示希望下一代继承自己的企业,而这14人中,有6人仍然希望聘请一位对中国文化有一定认可的职业经理人来担任CEO并管理公司。在日常运营中,他们认为澳大利亚出生的孩子缺乏这些品质和管理企业的经验。

    此外,大多数企业家表示,他们没有聘请亲属在公司工作,这一比例高达68%。大约25%的人表示,他们有1-2名亲戚在他们的公司工作。这些人大多数是他们的配偶或兄弟姐妹。

    澳大利亚华人创办企业的特点

    毕马威调查报告发现,大部分受访样本注册在新南威尔士州,占42%,注册在维多利亚州的占32%。西澳、昆士兰和南澳企业占比均不足10%,另外还有少量来自塔斯马尼亚和北领地的企业。

    此次毕马威对从事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家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中国人在澳大利亚大多从事服务业。

    45%的受访企业从事服务业,包括传统的服务业,如旅游服务、房地产中介、移民代理、法律、会计,以及一些相对较新的专业服务,如资产和财富管理、金融贷款服务、高科技、医疗及新媒体。从事医药业、农业、进出口、零售、批发业的比例如下。

    从各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分布情况来看,55%的企业分布在房地产、农业、制造业、进出口、批发零售贸易、采矿业等领域。此外,还有5%从事高科技行业,如游戏开发、区块链应用和金融科技。

    其中,61%为中型企业,员工人数在20人至199人之间,其中员工人数超过100人的企业有21家。

    营业额在1000万澳元以上的公司占51%。

    营业额在5000万澳元以上的公司占19%,营业额在20-5000万澳元和10-2000万澳元之间的公司分别占19%和13%。

    调查发现,在受访企业中,员工人数在50-100人的企业营收增长最快,平均增速为41%,而员工人数在20人以下的企业增速最低,平均仅为19% 。 %。

    这些企业大多从事跨境交易,成为中澳之间的桥梁。约一半的受访企业经常与中国开展跨境业务,并同时在两国开展业务。 56%的受访企业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其中45%在中国,另外11%在欧洲、北美等其他国家。

    通常,大多数公司每月与澳大利亚的客户和供应商沟通几次。这种互动频率反映了公司与其澳大利亚商业伙伴保持更紧密的联系。

    所有接受采访的企业都融入了澳大利亚当地商业社区。其中,66%的受访企业声称其主要客户群体在澳大利亚。另有19%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的主要客户群仍在中国。 1%的公司表示他们同时服务于中国和澳大利亚市场。还有 14% 的受访企业为中国和澳大利亚市场以外的客户提供服务。

    类似的比例也反映在供应商方面。 65%的公司主要依赖澳大利亚当地的商业伙伴和供应商。 25% 的公司同时使用澳大利亚和中国供应商。只有9%的公司主要依赖中国供应商。另外 1% 的公司使用来自其他国家的供应商。

    初创期过后,对中国资源的依赖减少,与澳大利亚当地中国企业的合作更加密切。

    调查结果显示,在创业初期,32%的受访企业会依赖中国商业伙伴进行交易,22%的受访企业会利用中国商业伙伴进行融资。从中国采购(14%)和向中国出口(15%)的企业数量基本持平。

    初创期过后,这些企业对中国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调查发现,平均在澳大利亚经营20年后,这些企业对中国商业伙伴的依赖度从32%下降到7%,对中国合作伙伴的资金依赖度也从22%下降到10%。

    原来对华出口和从中国进口的比例基本持平,现在变成了5:1,向中国出口的企业增多。

    有趣的是,尽管这些企业对中国客户和供应商的依赖发生了转变,但总体而言,75%的企业仍然表示其业务与中国市场紧密相连。

    与此同时,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更成熟的企业都在自然地融入澳大利亚当地的华人商业网络。 75%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与有中国背景的澳大利亚企业有合作。合作领域包括获取市场和客户、提供产品、服务和资金。

    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通过中国商业网络获得客户、市场和分销渠道。四分之一的受访企业将通过这个网络获得产品、服务和技术。

    澳大利亚华人企业家面临的挑战

    创业初期,中国企业家在澳大利亚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毕马威调查发现,57%的人认为识别和获取市场和客户是他们创业初期的主要挑战。

    其次,44%的人面临财务问题。

    28%的企业家透露,他们创业时的启动资金不足5万澳元,而11%的企业家表示,他们的启动资金超过50万澳元。

    然后是专业技能(27%)以及语言和文化差异(26%)的问题。

    创业者走出初创阶段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71%的受访企业家回答:人才问题,即如何获得人才并留住人才。

    第二大问题是公司业务进入成熟期后如何继续快速增长。近40%的企业家关注公司治理问题,排名第三。

    很多老板需要从“人治”转变为以团队和系统为中心的治理模式。

    政府监管问题引起了39%受访者的关注,尤其是房地产和教育行业。这些行业的企业家担心日益复杂的政府监管。在留学生和移民问题上,他们认为政策非常严格、不友善。

    此外,21%的人担心税收负担。 28% 的人认为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获得新的资本投资。他们的观点是,只有吸引新资本或引入新投资者,企业才能迈向更高的水平。

    当然,中澳两国的文化差异也一定让企业家们头疼:两种商业文化之间往往很难找到协调。有受访者表示,在与中国企业合作时,他们会采用国内的一些做法,并认为这种模式也适合澳大利亚市场。

    澳大利亚华人企业创业成功的秘诀

    当被问到“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51%的企业家认为,提供差异化​​、高品质的服务/产品是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其次,发现并占领市场机会,勤奋努力。只有 19% 的受访者将成本优势视为成功的原因。

    此外,他们认为成功还在于制定正确的战略,包括适当的市场和品牌定位、良好的商业模式和价值主张。

    此外,我们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将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员工福利、遵守法律作为核心责任。

    毕马威相信这些澳大利亚华人能够很好地了解和洞察中澳之间的关系和差异,从而发现商机。这些获胜者的产品和服务往往比竞争对手具有更高的质量。准确的经营策略和强有力的战略执行力,加上多年的坚持和努力,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毕马威研究指出,对于未来,90%的受访企业都有发展计划,主要包括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拓展新市场业务等。

    大约72%的人希望吸引新的股权投资者,67%的企业家希望投资其他公司。约50%的公司正在考虑重组,43%的公司对IPO持开放态度。

    COVID-19疫情将对在澳中资企业产生多大影响?

    由于许多采访是在COVID-19之前进行的,那么这些企业家的想法在COVID-19爆发后会发生变化吗?

    56名受访者在疫情后第二次接受采访。其中,86%的企业家表示,疫情对他们造成了打击。

    未受疫情影响的主要是医疗保健制造、工业制造、建筑和专业服务行业的企业。一些企业表示,虽然目前并未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仍对未来经济感到担忧。

    2020年一季度,54%的受访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近30%。 27%的企业营业收入下降30%至50%,超过14%的企业收入下降超过50%。主要是餐饮、酒店、教育、移民公司。

    尽管大环境不容乐观,但仍有5%的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有的企业增速甚至高于去年同期。 COVID-19疫情甚至给一些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拥有保健品、护肤品生产线的企业,现在生产洗手液、消毒剂,这让他们赚了很多钱。

    疫情发生后,57%的企业没有裁员,25%的企业通过减少工时和工资的方式确保不裁员。 13%的公司已经裁员,但5%的公司正在招聘新员工,例如可再生能源公司。

    55%的受访者认为经济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大约三分之一的人认为,疫情结束后六个月内经济将复苏。

    13%的人认为,移民政策、地缘政治、全球贸易水平需要3到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对于政府提供的各种经济激励和补贴,62%的受访者已经开始申请,36%的受访者因不符合条件而放弃申请。

    结论

    移民是澳大利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相关分析,预计到2050年他们对澳大利亚经济的贡献约为1.6万亿澳元。

    目前,澳大利亚大部分企业家认为,该国拥有较为良好的创业营商环境、透明的市场规则、公平的竞争环境。

    他们经营的公司在过去5到10年里经历了显着的增长,他们对未来的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uoyuanda.com/html/tiyuwenda/7858.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