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刘翔之前,中国体育史上就有一位16岁横空出世、一战成名的人物。
朱建华
随后一年之内,他三度打破世界跳高纪录,震惊世界体坛,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他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跳高运动员之一!
他就是跳高传奇人物朱建华
大家好,这里是奇闻观察室,我是长风
就在朱建华在新中国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田径历史上的第一枚奖牌(铜牌)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他家的窗户被砸碎,他和家人被指指点点、责骂,还被逼吐出以前吃的所有补品。甚至有人给他送刀片和弹弓,让他直接去死。人们不再将他视为英雄,而是贴上了民族罪人的标签。
朱建华与教练
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了。前一秒他还在神坛上,下一秒他就被拖下地狱了。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现在我们将穿越回1963年,带您了解跳高天才朱建华的故事
中国·上海·1963
1963年3月29日,农历兔年,朱建华出生在中国上海的一个工人家庭,是家里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劳动人民。小时候,他性格比较内向。他喜欢独处,不喜欢到处玩耍,对体育活动也不感兴趣。
朱建华(年轻时)
进入小学三年级之前,他参加的体育活动只是偶尔打几场乒乓球比赛,基本没有接触过剧烈的田径活动。
而且他的身体不太好,经常感冒生病。但他比同龄人要高,朋友们给他起了一个不太好听的绰号“竹罐”。
运动会
此时,谁也不会想到,如此瘦弱、内向的朱建华的名字会响彻上海、响彻中国、乃至全世界。
1973年,10岁的朱建华在上海蓬莱路第二小学读三年级。此时的他,身材瘦高。站在一群学生中,一眼就能认出他来。
这种身高优势不仅被同校的体育老师注意到,连区体校的教练胡鸿飞也注意到了。
朱建华
虽然朱建华在跑步过程中动作不协调、跑得很慢,被同学们一一超越,但慧眼识珠的胡鸿飞教练却一眼就爱上了朱建华的腿。
那是一双修长的腿,长度超过身高百分之五十的腿。换句话说,它们是一双为跳高而生的腿。
适合跳高的腿
经过胡鸿飞教练的耐心劝说,朱建华的父母同意儿子去南市区业余体校(现改为上海市黄浦区少年体校)接受训练。
可想而知,刚开始训练时,朱建华身体瘦弱,协调性差,跑不动。他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运动型的人,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人。更重要的是,他有恐高症。 ,面对横梁,朱建华根本不敢跳。
后来胡鸿飞教练在跳杆后面直接搬了一张床,这让朱建华克服了这种恐惧。
尽管朱建华有那么多缺点,但他的洞察力很强,工作也很努力。胡教练坚信,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玉石,只要精心雕琢,一定会成为一件利器。
胡鸿飞教练喜欢朱建华
朱建华11岁时,身高已达到1.56米,坐高为0.76米。按照腿长=身高-坐高的计算方法,朱建华的腿长80厘米,是身高的51.3%,小腿比大腿还长。 ,对于跳高运动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比例。
而且朱建华身材瘦长,腿长,所以重心比较高,这在跳高上是有优势的。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体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训练设施不具备,训练条件与一些欧美国家无法比拟。
朱建华在训练
朱建华就是在这种非常艰苦的环境下训练的。他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并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胡教练对朱建华寄予厚望,并结合朱建华的自身情况陪他进行了训练。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
白天,他指导练习,晚上,胡教练开始学习跳高技术。那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教练。他没有条件看到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视频,也没有办法接触一流的运动员。训练方法。
朱建华在训练中
他能看到最好的资料,就是一些进口杂志,他从杂志图片中了解了他的方法。
当时的中国跳高运动员在敏捷性上有优势,但缺乏肌肉力量。胡鸿飞教练一直在思考如何扬长避短。最后,他提出了“以速度为中心,力求与技术力量平衡”的主导思想。
胡鸿飞教练正在学习自己的方法
也就是说进场阶段一定要快,在起飞的瞬间就能利用爆发力快速起飞,这就是“快速进场与快速起飞相结合”的理论。
胡教练要根据中国人的体质创造独特的训练方法
朱建华对胡教练也非常信任。总之,你让我怎么练我就怎么练。
朱建华逐渐掌握了各种技术,灵活性、协调性和爆发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朱建华在训练中
15岁时,他跳了1.95米。师徒二人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们追求的远不止于此。
据朱建华本人介绍,虽然他每天都在体校训练,但一开始他并不喜欢跳高。他刚刚看到哥哥们练习跳高,觉得很好玩。
他也希望自己能和他们一起跳,也想超越他们,比他们跳得更高,于是他渐渐爱上了跳高这项运动。
首次亮相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979年,经过6年的刻苦训练,朱建华已经从那个瘦弱的小男孩成长为一名跳高运动员。
胡教练认为,这把利剑是时候出鞘了。
2.13米
16岁的朱建华横空出世。参加过世界中学生田径比赛。初出茅庐的他一举跳出2.13米,获得比赛亚军,并打破了全国少年男子跳高纪录。
第一次正式比赛就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对于师徒俩辛苦多年的努力来说,是一个可喜的回报。
朱建华在比赛中
1980年,17岁的朱建华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上轻松跳出2.21米,夺得冠军。
同年,在墨西哥国际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朱建华也以2.25米的成绩再次夺得冠军。
接连成功,朱建华信心十足,但惊喜还没有结束。
1981年6月,朱建华赴日本参加第四届亚洲田径锦标赛。比赛中,他跳出了2.30米的新高度,不仅打破了自己的纪录,也打破了倪志钦保持11年的亚洲纪录。
倪志勤
倪志钦是中国较早一代跳高运动员。 1970年11月,他在湖南长沙田径比赛中以2.29米的成绩成为中国第一位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的运动员。这对于中国跳高运动来说也是第一次。飞跃。
此后,2.29米的亚洲纪录保持了11年。直到朱建华出现,无人能超越。
2.30米,相当于当时的世界第五位。也就是说,朱建华已经具备了与世界一流运动员同台竞技的能力,或者说他已经可以被列为世界一流跳高运动员之一了。
这场比赛无疑是朱建华的成名之战。赛后,朱建华以感叹的标题登上了日本报纸的头条:
象征着中国田径新时代的壮举!
象征着中国田径新时代的壮举!
此时,他也正式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点燃了国人关注体育赛事的热情。老百姓也称他为中国跳高天才、中国跳高第一人等。
虽然获得了民众的一致好评,但朱建华并不以此为荣。回国后,他更加刻苦练习,因为他的目标是冲出亚洲,挑战跳高世界纪录。
经过一系列的比赛,胡教练想出了一个新的训练方法,或者说是对过去方法的改进。
新的训练方法
他想减少朱建华的助跑次数。为此,胡教练使用了特殊道具——草垫来辅助训练。助跑过程中每一步之间的距离都被测量,运动员必须踩在草垫的中间,并且助跑的弧线、每一步、每一个角度都用石灰标记。
通过这样的实践,朱建华改变了很多。他的“三快”节奏就是在那时形成的,即快进场、快起跳、快过杆。
这种改进的训练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
1982年,在上海举行的“金雀杯”田径比赛上,朱建华在家乡人民的见证下再次超越自己,将新打破的亚洲纪录提高到2.32米。
金鸟杯
同年,赴印度新德里参加第九届亚运会男子跳高比赛。这次他不仅获得了金牌,还跳出了2.33米,打破了亚运会纪录,成为当年世界上跳得最高的运动员。被评为本届运动会最佳运动员。
自出道以来,朱建华就像一股旋风,席卷各大比赛。他的名字已经响彻家乡上海,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熟知。
事实上,朱建华正式出道才三年时间。当时他才19岁,身高已经1.93,体重只有68公斤。这样的身材在跳高比赛中非常有优势。
朱建华横空出世
可以说,他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多家媒体纷纷发表言论,称中国跳高有接班人。当然,这是事实。
随着朱建华一次次突破,国人对他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他能打破跳高世界纪录,为中国体育事业争光。
记录就是用来打破的
1983年对于朱建华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不仅是忙碌的一年,也是丰收的一年。今年也是中国跳高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1983年6月,第五届全运会预选赛上,朱建华像飞人一样,一举跨越了2.37米的新高度,打破了前东德选手格尔德·韦西格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创下的纪录。 ,创造2.36米的世界纪录。
格尔德·韦西格
从2.36到2.37,虽然差距只有1厘米,但这1厘米对于朱建华、对于他的教练、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这1厘米的背后,是朱建华和他的教练经过多少次训练,牺牲了多少汗水。
朱建华达到了世界最高地位,对中国体育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点燃了全中国人民关注体育的热潮。
两个月后,首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在芬兰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或许是因为世界大赛经验不足,水土不服,比赛也受到大雨、暴风雨的影响。这次他表现不佳,只跳了2.29。米,排名第三,获得铜牌。
第一名由苏联运动员以2.32米的成绩创造。
虽然只是一枚铜牌,但其意义却极其重要。这是中国乃至亚洲在田径世锦赛上获得的第一枚奖牌。
回国后,朱建华意识到自己还缺乏比赛经验,只能继续刻苦练习,参加更多的比赛。
同年9月,第五届全运会决赛开始。男子跳高比赛开始,朱建华还没上场,无数热情的观众就开始喊他的名字。
朱建华从2.10米起跳,包括随后的2.18、2.22、2.26、2.30。看来,对于朱建华来说,没有什么困难。他只是动作流畅地跳了过去。
很多观众表示,看他跳得高是一种享受。甚至有人称朱建华是跳高界的舞者。
当他越过2.34米时,横梁上升到前所未有的2.38米高度。当时还没有人征服过这个高度,这是朱建华的第一次尝试。
当他第一次起飞时,他撞到了杆子,失败了。他并没有灰心,只是休息了一下,喝了点水。此时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都在小声议论着。等待,等待朱建华冲刺至最高峰。
第二次尝试,朱建华依然淡定从容
进场前,他一遍又一遍地回顾自己平时的训练节奏,然后开始迈步。有节奏的进场后,朱建华像羚羊一样起跳,越过横梁,完美落地。过程是如此的顺利。
完美的秋天
朱建华还没从海绵垫上站起来,现场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大家都开始喊朱建华的名字。
是的,朱建华再次刷新了2.38米的世界纪录。
朱建华从海绵垫上跳起来,在场内快乐地奔跑。当观众献花时,朱建华将鲜花献给了恩师。他知道,没有老师,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
是胡教练帮助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两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朱建华,已成为上海人的骄傲、国家明星。各大报纸均对此进行了报道。他的家里经常围满了热情的人们,茶前茶后都在谈论他。都是这位中国跳高天才。
被热情的人群包围
当时还没有网络,所以全国各地支持朱建华的很多人都选择写信、送礼物来表达对他的支持和肯定。
今年,朱建华不仅荣获中国年度“十佳体育运动员”称号,还被美联社评为1983年“十佳运动员”。
而朱建华的突破还没有停止。
1984年6月10日,朱建华赴德国参加国际跳高比赛。当他跨越2.36米的高度时,他已经击败了所有对手,锁定了冠军。
但对于朱建华本人来说,他的比赛还没有结束。他必须做出最后的飞跃,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中国。
当朱建华再次像羚羊一样跳跃并完美落地时,是的,他做到了。他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征服了2.39米的历史高度。
2.39米
当朱建华从海绵垫上站起来时,尽管他性格内向,话不多,但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像个孩子一样跳舞,拥抱教练。
事实上,朱建华今年只有21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确实是一个大孩子了。
算起来,从1983年6月的2.37到9月的2.38,再到1984年6月的2.39,朱建华一年内三次打破世界纪录。这一壮举激励了中国人民,震惊了世界体坛!
在国际跳高历史上,他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唯一获得这一荣誉的人。他将跳高世界纪录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2.39米。
观众欢呼
朱建华回国时,已经被人围住了。这一刻,他是国家的骄傲。人们称他为中华英雄、跳高之神。他被尊为神。
1982年至1984年,朱建华还连续三年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荣誉奖章”,三度入选“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并被评为十佳运动员之一全国田径运动员四次。
1984年,他还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优秀运动员之一。
尽管他们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但在朱建华和胡教练的心中,他们仍然要抬头,因为还有更高级别的赛事在等待着他们。是的,那就是奥运会。
从神坛上跌落
1984年7月,第23届夏季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众所周知,奥运会是所有运动员都梦想参加的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
奥运会
这次洛杉矶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所以特别重视。
由于朱建华的名字早已传遍体育界,当他来到美国时,各国记者蜂拥而至,围住他,称他是“王”。美国媒体称他为“拥有不可思议力量的21岁年轻球员”。
连美国十几位田径教练都一致认为朱建华一定能夺得跳高冠军。
奥运会开幕式上,当中国队入场时,全场起立,向中国队表示欢迎。
欢迎加入中国队
无数国内观众非常关注这届非凡的奥运会。当时,家用电视机还没有完全普及,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
许多人不得不聚集在黑白小电视机前,关注事件的进展。他们都希望中国队能有所作为,夺得金牌。
周围有一台黑白小电视
当时,朱建华是中国著名的跳高天才。作为一年内三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冠军,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田径场上的风云人物。
他被寄予厚望,也是夺得金牌的热门人选。很多人甚至相信朱建华将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跳高金牌。他只是去获得属于自己的金牌。
面对如此巨大的期望,朱建华感觉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以至于到了洛杉矶后,他屡屡失眠,睡不好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uoyuanda.com/html/tiyuwenda/7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