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上,吕小军以37岁的年纪获得男子81公斤级举重冠军,成为奥运会历史上年龄最大的举重冠军。比赛结束后,前一秒还在严肃执法的裁判瞬间变身球迷,上前索要签名。
作为已经征服欧美健身圈的明星,这只是吕小军海外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00:55
吕小军有多热爱举重? “一进训练馆,我的眼睛就亮了。”视频来源:众鑫视频
吕小军在健身爱好者中拥有数百万粉丝,他的训练视频被当作“教材”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流传,单次观看量超过500万。越来越多的海外观众因为对吕小军的热爱,加深了对中国举重乃至中国体育的了解。
从2009年韩国高阳世锦赛夺得男子77公斤级三枚金牌,到打破抓举、挺举、总成绩世界纪录,一战成名。 2021年东京奥运会实现“双冠”,受到欧美球迷称赞。被誉为“绝世美女”的吕小军是举重界的现象级人物。
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中国运动员》栏目独家对话吕小军。
谈话内容摘要如下:
中新网记者:举重起源于欧洲。现在中国是这项赛事的王者。历史上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了7枚金牌和1枚银牌。从您的经历来看,中国举重的实力来源是什么?
吕小军:来自我们中国举重队的核心团队,提供了非常系统、科学的训练体系和科学保障。
东京奥运会备战期间,我们加大科学训练力度,利用浮舱、高压氧舱等“黑科技”,形成了从训练方式方法到科学训练指导备战的完整七大体系。
同时,东京奥运会周期也注重体能训练,这也帮助我们取得了如此出色的成绩。再加上(完整的)队伍防护,中国队在国际赛场上人数最多,各方面防护最全面。
我当运动员20多年了,在这些方面有非常深的体会。比如,最初国家队一名队医负责7、8名运动员,但现在重点运动员基本都配备了一名队医。在科学支撑和技术培训方面,我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此外,中国举重队的团队合作意识特别强。虽然举重是一项单一项目,但无论是“90后”还是“00后”,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都非常愿意主动融入。举重队就像一个大家庭。
资料图: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81公斤级决赛,37岁的中国选手吕小军以抓举170公斤、挺举204公斤、总成绩374公斤获得冠军。
中新社记者:您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在伦敦获得金牌,在里约获得银牌(希望能补充金牌)。东京奥运会上,您以37岁的年纪打破了奥运会举重冠军年龄最大的纪录。作为世界这一级别的顶尖运动员、绝对霸主,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东京奥运会后你看起来很平静。你是否达到了“一切尽在掌握”的超然境界?
吕小军:在东京奥运会上,我确实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从进场、叫到我的名字的那一刻起,我对冠军就非常有把握,包括后台的活动和上场后的感觉。虽然我当时并不知道。我敢说我对冠军有100%的把握,但我至少有90%的把握。
取得这些成绩,就我个人而言,举重是我的爱好,我非常热爱它,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我离不开家人,尤其是妻子的支持。我有两个女儿。如果没有妻子的支持,我可能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投入训练。举重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如果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伤。
资料图: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81公斤级决赛,37岁的中国选手吕小军以抓举170公斤、挺举204公斤、总成绩374公斤获得冠军。
中新社记者:你在国外很受欢迎。您在社交平台上的许多视频都有数百万的观看次数,您是许多外国网友的偶像。你什么时候知道你在海外如此受欢迎?您如何看待自己在海外“破圈”?
卢小军:其实海外“破圈”我还是有点惊讶的。真没想到我在国外这么有名。 2009年获得世锦赛冠军后我就名声大噪,后来在2009年到2012年的循环中不断突破创造世界纪录,后来又获得了伦敦奥运会的冠军。
2015年我去美国讲学,大概访问了七八个州。从那时起,我开始觉得自己在海外有点名气了,因为很多粉丝都来了,说喜欢听我的讲座,还有很多粉丝从欧洲千里迢迢来到美国来听课。
我之所以在海外“破圈”,是因为海外健身房更受欢迎。大众的健身观念非常强烈,已经蔓延到每个家庭。而且,健身和举重在很多地方都有关联。
此外,举重运动也在不断发展,公众可以参与类似的简化举重练习,群众基础越来越雄厚。事实上,举重在中国正在慢慢流行起来。
01:08
吕小军谈“红海外”:国外健身房越来越受欢迎视频来源:中新视频
中新社记者:举重在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发展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你觉得怎么样?世界举重运动员以及中国举重运动员将如何应对这些困难?你的国际影响力的突然提升能给举重项目的发展带来什么新的思路吗?
卢小军:我觉得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国际举重联合会去年一直在举行选举,但尚未最终确定。希望有一个好的领军人物带领举重克服困难。中国举重运动的发展很好,但我们首先应该尽力而为。
另外,举重运动要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运动员要多与大众交流。例如,中国举重队的队员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日常训练和日常生活并进行互动,这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举重。
我希望这种互动能够结合线下。运动员可以前往各个城市或者健身房,在现场与球迷、健身爱好者进行交流,让大家更多地参与其中,让他们亲身体验举重的乐趣。
资料图:吕小军分享自己的奋斗过程。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中新社记者:主教练于杰曾经这样评价你:“他的训练并不痛苦,他打得很享受。”你如何享受在外界看来如此无聊的训练?你现在37岁了。你的气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荣誉的增加而逐渐消磨吗?
卢小军:我很喜欢举重,把它当作健身。我的妻子也喜欢看我训练和比赛。她喜欢我身上的肌肉。我也特别欣赏自己身上的每一块肌肉,对训练小肌肉非常感兴趣。感兴趣。有了这样的兴趣点,你就不会感到无聊。无论你参加三届奥运会还是已经37岁了,这些兴趣仍然存在。
每天进训练馆的时候眼睛都是亮的,但是呆在房间里就会没力气。训练过程中我会把一天的负面情绪抛掉,出汗多一点就会感觉特别舒服。我真的很享受举重的生活,比如我很享受如何让自己的肌肉变得更强健、更帅气。
中新社记者:人们都说四十不疑。现在你已经四十多岁了,你这辈子都做不了运动员了。您对未来有什么计划?您还想完成或实现哪些其他梦想?
吕小军:我还是争取再参加一次奥运会。虽然巴黎奥运会我就40岁了,但我目前的身体状况和整体能力还不错,也没有大伤。最多练多了,腰肌会受点劳损,不过一两天就可以恢复,所以我对两年还是很有信心的。
至于未来,退役后,我仍然不想离开国家队,想留下来当教练。当我不能再举重的那一天,看着别人举重我其实会觉得很舒服。
另外,我也希望里约奥运会的金牌能够回到我的手中。国际举重联合会召开会议后,预计2022年3月和4月会有更大进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uoyuanda.com/html/tiyuwenda/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