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次赛事的主办方,近年来,梅州认真贯彻落实我国足球改革总体部署,积极实施足球振兴十年规划,努力建设国家足球发展中心城市。基层足球发展成效显着:全市足球人口比例达到28.3%,居广东第一;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2.6个足球场,位居全国前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突破。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梅州基层足球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路径。
01
突破改革,60%的乡镇(街道)建有足球协会
9月22日,梅州市足协第四届会员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修订并表决通过了《梅州市足协章程》,选举产生了梅州市足协第四届理事会、监事会、梅州市足协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候选人。李新海当选为梅州市第四届足协主席。 。
今年,梅州市足协完成换届选举,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成立专业公司为体育和足球提供专业技术服务,进一步增强足协市场化、专业化能力。
如今,梅州已建立了“市、县、镇、村”五级足球组织,市、县以“足办、足协、足校”为主体,向乡镇、乡村、地区延伸。同时。全市有乡镇级足球协会65个,60%的乡镇(街道)拥有自己的足球协会。
“我们有以镇城、新疆、赛海伦、黄遵等足球俱乐部为代表的城市足球组织,以西阳足球俱乐部为代表的乡镇足球组织,还有以元奎塔足球俱乐部为代表的村级足球组织。 ”梅州市足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温启龙表示,五级联动的足球社会组织架构进一步构筑了足球运动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梅州足协的蓬勃发展,是中国基层足球治理体系不断拓展和延伸的缩影。
自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以来,各地足协按照方案要求积极推进社会改革,把政府部门的“一办”变成“人人办”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切实发挥基层足协的领导作用。主角。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丁东表示,近年来,各地逐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足球协会管理体制,各级协会也在积极变革。他们的理念是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促进本地区足球运动的发展。
足协是草根足球发展的主导者,方向没有偏差的余地。因此,梅州坚持“两个引领、三个现代化”的双轨发展原则,即党建引领、部门引领和专业化、社会化、实体化。同时,市县足协要加强“六有”实体建设,即有初心、有团队、有制度、有活动、有运动队、有保障,切实增强足协引领足球发展的能力。
在政策保障方面,梅州制定了《社会足球场建设支持政策》《支持足协体育发展的若干政策》《社会足球管理规定》等政策措施俱乐部”不断引导社会足球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基层足球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让更多的社会财力流向足球,梅州坚持敞开足球发展大门,动员和鼓励农村人才、企业家参与职业足球、社会足球等。在青训、足球赛事、场馆建设等方面,市县两级成立了足球发展基金会,有力促进了梅州社会足球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社交足球俱乐部也有球星评选。根据2022年发布的《社交足球俱乐部明星评选办法》,已评选出12家二星级至五星级的社交俱乐部。从俱乐部软硬件建设、培养输送人才等方面进行考核,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指导队伍建设、进校园、培养人才、组织比赛,进一步给予充分发挥社会足球俱乐部在发展群众足球和人民足球工作中的作用。角色。
02
夯实基础打造“人民群众足球场”
每天下午,梅城的爱奇足球场上都充满了奔跑的身影。球员运球过杆、传长传、战术配合流畅。球员之间爆发出阵阵欢呼声,球迷们也纷纷欢呼起来。这是在足球之乡梅州随处可见的一幕,也是这座城市最具活力和魅力的地方。
发展草根足球,场馆建设不可或缺。近年来,梅州出台并实施了场馆建设奖励补贴激励机制,加大对县、镇、村足球场建设的推进力度,不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足球场建设。建成梅州曾宪梓体育场、五华奥体体育场。中央体育场等主要场馆,以及五华横陂足球小镇、梅县富力足球学校等主基地,打造了爱奇、九天等一批“百姓身边的足球场”,有序推进开放运营方式。截至目前,全市拥有足球场1034个,平均每万人拥有2.6个足球场。
既有高端的专业足球场,也有接地气的大众足球场。热爱足球的人们在梅州总能找到一片充满幸福的绿茵场。走在梅州街头,总能瞥见足球形状的路灯、足球历史雕塑、足球文化宣传栏。浓浓的气氛时刻提醒着来访的客人,这里是足球的故乡。
不仅如此,作为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足球)保护和弘扬城市,梅州高度重视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独特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国,创建了梅州足球元坑遗址公园。全面梳理梅州足球百年发展史,形成《梅州足球史》、《世界足球大王李惠堂》、《梅州:筑梦足球小镇》等史书。
对于草根足球的发展来说,即使有足球场馆,如果不受欢迎也只能放弃。专业人才短缺是一大难题。江苏省足协副主席王小万对此感触颇深:“大多数区、县、乡镇足球协会组织不完善,没有专职人员,缺乏职业足球经理人、教练员。基层足球活动组织不规范。”
如何解决这个困境,梅州想出了办法。启动足球人才“金靴工程”,大力实施名人、梅州职业球员回乡发展足球计划,引进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管理人才,广纳人才。
经梅州市足协注册并在梅州市从事足球工作5年以上的足球裁判员,新取得国家级、国际级裁判员证书的,一次性奖励分别2万元、5万元……”作为一个山地城市,梅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低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但其愿意花真金白银吸引人才发展草根足球显示了其诚意和决心。
150年的历史中,梅州足球人才辈出。梅州球员长期以来活跃在中国足坛。他们不仅诞生了“亚洲足球王”李惠堂,还诞生了包括前中国男足主教练在内的多位足球运动员。曾学林与国脚杨飞孙、迟明华、王慧良等
十年树树,一百年育人。梅州足球要想后继有人,必须注重人才培养。 “梅州积极开展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培训,通过青训中心、校园足球、社会足球俱乐部、市县体校、职业足球学校等平台,推动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提升足球运动水平。足球人员的专业水平。”温启龙表示,近年来,梅州大力实施足球青训“双青”工程,深化“体育教育+社会”融合,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培养后备人才1.3万人,培养各级教练员1787人,裁判员3310人,其中国家级足球裁判员8人,培养发展社会足球指导员390人。去年以来,共有61名年轻球员进入国家青训基地训练,其中2人入选国青队。
03
气氛很浓厚,每个人一年四季都喜欢足球。
11月30日,随着佛山双城夺得冠军联赛冠军,2023广东梅州(农商行李慧堂杯)五人制足球锦标赛(球王大赛)在梅县文体中心落下帷幕。快来参加草根足球工作交流活动的员工们一起观看了这场酣畅淋漓的巅峰对决。
这场历时四个月的草根足球赛,为全国热爱足球的人们提供了比拼技能的平台,也为广大球迷呈现了精彩的足球比赛。
本次比赛是梅州纪念中国大陆现代足球运动1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是梅州大力发展群众足球和草根足球,推动“足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高品质城市的举措之一。这也是梅州市首次举办面向全国报名的五人制足球比赛。赛事旨在进一步推动群众足球和草根足球的蓬勃发展,让更多人参与和融入足球运动,为足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纯粹的足球、快乐的足球。
“村超联赛”是本次草根足球工作交流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今年以来,贵州“村超联赛”火遍全网,让草根足协看到了自身的潜力和足球的能量。贵州足协秘书长王斌分享经验并表示,“村超联赛”之所以出圈,是因为当地深厚的足球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赛事亮点层出不穷,文化、旅游、体育的高度融合。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充分发挥了新媒体运作的作用。 “榕江县12000多个新媒体账号和2200多个本地在线直播营销团队参与赛事宣传,并积极动员观众拍摄赛事短视频。宣传”。
以品牌效应显现,全国各地纷纷推出自己的“乡村超市”。事实上,梅州草根足球赛事有着悠久的历史。社会足球已形成全面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纵向到底、横向到底、覆盖各个领域的竞赛体系。 “全民足球、全年不间断比赛”是梅州足球的一大特色。
比如刚刚结束的足球锦标赛,就是一场全民足球盛宴。来自世界各地的队伍远赴梅州,汇聚梅州。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医务人员、送货员、快递员、个体商户、大学生等。他们在绿茵场上凌空吊射,连续过掉了几个人,他们各种精彩的世界波和动作一次又一次点燃了观众的激情。
全国各地的球迷无论风雨无阻,挥舞旗帜欢呼:五华国天站当天下着大雨。男女老少冒雨早早地涌向绿野;兴宁站当天天气炎热,但球迷的热情却更高。 ,体育场内外共三层;五华安流站比赛创下近万人观赛纪录……
“现场的气氛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梅州踢球的感觉,非常踏实。也让我们看到,还有一大批热爱足球的人,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发帖并尊重足球事业,这是非常罕见的,说明梅州的足球底蕴和氛围非常好。”广东省足协主席叶希全建议,梅州足球的发展不仅要关注竞技层面,更要关注青少年群体,更重要的是普通市民对足球的热爱和投入。竞争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无论是贵州的“村超联赛”,还是梅州的足球锦标赛,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当地文化与体育赛事的融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互促进。梅州赛前、赛中、赛后在场上表演客家山歌、杯花舞、锣鼓表演等文艺表演,为参赛选手加油,给观众带来欢乐;场外,各种美食、小吃、名特产琳琅满目,现场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绿茵场上激烈的足球比赛,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当地美食。
举起档案!第十八期体育经理人课程将于11月下旬开课|报名
2023年六类体育从业人员证书之一:第八期青少年体育训练师10月开课
人格完整,运动第一——东方神鹿王军霞亲临北大“新生首跑”与千余师生一起迎接新学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uoyuanda.com/html/tiyuwenda/7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