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三年改革试点的收官之年。让我们共同探讨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改革密码。
公共健身房的陆续开业,让市民在健身房享受“一天一元”的快乐。各体育俱乐部的活动让体育爱好者有一种“体育大家庭”的归属感。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体育赛事,让广大群众有“我是运动员”的感觉。趁着“社会力量办体育”落户的契机,温州率先试点,以人民健身为主品牌,依托体育协会和群众性赛事双向发力,开启“马不停蹄”全民健身新篇章。
家门口的“健身房”
2017年,全国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落户温州。就在今年,温州市民接触到了一个新事物——人民健身房。
说到健身房,高端、时尚、私教、昂贵都是人们联想到的词。温州体育部门大胆创新,在前面加了一个“民”字,使其像城市自习室、文化礼堂一样,惠及大众,脚踏实地。
在土地溢价、健身成本居高不下的城市,人民健身房无疑直接满足了市民的需求,并因其贴近“飞进寻常百姓家”,还被列入温州“十大人民健身场所”。民生问题”项目。一。
市民朱玉平是青年坊社区人民体育馆的常客。 “离家近,环境好,设备齐全。”正是这些优点吸引她一有时间就来健身房。
青年坊平民健身房现已成为社区周边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外表看起来不起眼,但里面却有一些特别之处——跑步机、立式自行车、划船机、扩胸训练器……扫一扫设备上的二维码,即可观看健身指导视频。 “这是现在社区里最受欢迎的地方。”青年坊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百兴健身房采用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动员辖区体育俱乐部志愿者参与健身房的运营和环境维护。
“一天只需一元”听起来像是商业促销,但对于健身房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定价方面,平民健身房实行低公益性收费。公民一般年卡不超过365元,几乎相当于市场经营的健身房私人培训班的费用。
为了让人民体育能够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体育服务。市体育局还从全市80多家体育社会组织中选派健身健美协会、排舞广场舞协会、体育舞蹈协会等协会进驻人民体育馆,提供免费课程,服务全民健身。民众。
今年之前,我市已建成公共体育馆81个。但这只是一个“小目标”。今年,温州拟新建165栋建筑,几乎是现有产能的两倍。目前已建成84座。市体育局集团处处长陈刚透露,全市实行门禁的老百姓健身房注册会员3.5万人,锻炼人数超过25万人。
就在上周,温州发布了《人民体育场馆建设与服务标准》,这是我国首个关于人民体育场馆建设与标准化的地方标准。 《人民体育场建设与服务标准》与此前发布的《人民体育场管理办法》、《人民体育场星级评定标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民体育场建设、管理、评价“三位一体”体系。
如今,在温州人民体育馆的成功基础上,浙江省政府已将“人民体育馆建设”项目列为2020年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并提出到年底在全省建设1000个人民体育馆。今年11月。
从打造温州人民健身品牌,到全省推广、向全国提供经验,三年改革试点逐步凸显温州社会力量在体育改革中的“先锋”意义。
“毛细血管”遍布城乡
遍布温州城乡的体育俱乐部堪称温州全民健身产业发展的“毛细血管”。
据统计,温州目前有依法登记的体育协会1996个,居全省第一。 2017年社会力量组织体育试点合同时,人数为1477人。两年时间,数量增加了500多个,日益密集的“毛细血管”,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武术协会已有60多年的历史,是温州历史最悠久的体育协会。协会开设武术馆、成立“志愿者小组”,定期组织地方和全国排名考核,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温州市铁人三项协会成立于2015年,是温州市最年轻的体育协会之一。在协会的推动下,温州铁人三项运动发展迅速。 2018年、2019年,洞头连续两年举办铁人三项世界杯,从测试赛升级为A级赛事,推动温州体育走向国际化。
去年9月27日,温州市击剑协会成立。这是温州市第83届体育协会,由一对一击剑俱乐部主席担任主席。目前,温州各体育协会均由民众“掌舵”。协会+企业+俱乐部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激活社会力量,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
据统计,目前温州各类体育社团注册会员超过10万,其中5A、4A级社团39个。政府和体育部门购买服务,将团体活动和青少年比赛交给协会。在灵活的运行机制下,“活”的协会正在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供给者”和“生力军”。
无门槛“运动游戏”
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12个全民健身日,全国掀起了健身热潮。在温州,全民健身“日”已扩大为“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全民健身活动倡议”——“运动让生活更美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全民健身周在推出传统线下活动的同时,创新开展“运动赢宝”、“天天捐步秀爱心”等线上活动。
如果说市民文化节是温州文化的品牌活动,那么全国体育休闲大会就是温州体育的旗舰产品。两者都以温州市民为中心,凸显群众节日理念。连续四年举办的温州全国体育休闲大会定位为“零门槛”,让普通体育迷有机会成为“运动员”。四届全国体育休闲大会线上线下总参与人数突破50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奥运会期间举办的赛事98%以上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力量主办,撬动社会资本超过3000万元。
体育改革的关键是通过不断努力,使体育真正成为全社会的体育、人民的体育。市体育局局长张志宏告诉记者,温州试点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首先要实现政府部门角色从“跑体育”到“管体育”的转变,交出“跑”职能对社会力量来说,政府部门将更多地发挥“管理”作用,更好地激活社会力量,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uoyuanda.com/html/tiyuwenda/7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