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芝士问答
  • 平等思维视角下的男女平等:理论、现状与对策探讨

    [摘要]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性别平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然而,传统性别观念的长期存在阻碍了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与此同时,人们对男女平等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本文以平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男女平等的理论和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实现男女平等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平等思想;男女平等;性别

    男人和女人不仅作为性别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思维而存在。思考对存在有反作用。促进男女平等,需要我们用平等的思维来理解和引导。

    1 平等思想与男女平等

    平等思维是指不带偏见的思维,即对事物的差异敏感,但不带任何偏见地看待一切。关于男女平等的内涵,1975年第一届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墨西哥宣言》作了这样的解释:“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在尊严和价值上的平等,也是指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男女平等的权利、机会和责任”。

    1.1 平等思想建立在正视两性生理差异的基础上

    我们必须承认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两性之间的差异,即不同的生理结构所带来的生理功能的差异。我们必须承认,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正是差异所形成的互补效应,才构成了两性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前提。它告诉我们,世界上不能没有男人或女人。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种差异,包容并允许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生理差异。

    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两个趋势值得关注。一是男人孤傲专断;另一个则恰恰相反,女人孤傲不羁。这两种倾向都容易造成男女比例失衡,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社会角度来看,男女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是后天形成的。按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理念,区分、限制或排斥不同性别的权利,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因此,男女平等应坚持不分性别,权利、机会和责任平等的基本原则。

    1.2 平等思想旨在唤醒两性之间的相互尊重

    尊重是男女之间的一种个人品质和修养,也是社会交往的前提。我们要尊重彼此信仰、观念、衣着、服饰的差异,以及彼此言行的差异。这意味着,如果给彼此一个舒适的空间、一个彼此的缓冲区、一个释放和收缩的条件,那么在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社会正能量就会大量涌现。

    2、树立平等心态,摆脱偏见心态。

    思维的存在是相对独立的。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传统性别观念的长期存在是性别不平等的最终根源。传统性别文化的核心是“男尊女卑”。普遍存在的“男外女内”的社会分工模式,必然影响妇女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就业自主权、受教育程度和政治参与,进而影响妇女的社会地位。 “男主女从”、“男强女弱”的社会定位和评价,导致了“男权社会中女性是配角、花瓶、装饰品”等偏见思维模式,甚至已经成为人们传统观念的一部分。有意识和潜意识。这样的社会定位必然会导致女性主体性的丧失,导致女性在经济和心理上对男性的依赖和自我意识淡薄,同时加剧性别地位的差距。

    树立平等心态最基本的前提是承认人人平等,人人都可能犯错误。在此基础上,“依附”自己的任何经历、记忆、成见、成见,都被认为是不恰当的。只有树立平等心态,走出偏见思维,才能改变“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刻板印象,让男女在不同岗位上更加自主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3 用平等思维促进性别平等

    平等思想告诉我们:心力是统一的。树立平等观念、打破传统偏见和思维定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男女平等的实现。

    3.1 学会反思自己

    (1)女性:非裔美国女作家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说得好:“放弃权力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认为自己没有权力。”女性一定要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起责任,大胆地运用这些权力去履行相应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指责男性和社会。

    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是赢得男女平等权利的重要前提。女性要树立平等心态,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用自己的进步和贡献赢得家庭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2)男性:性别平等也是男性的问题。男性也被性别陈规定型观念所囚禁。年轻人因心理困扰而不好意思寻求帮助,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会显得不那么“男子气概”。事实上,自杀是英国20-49岁男性的第一大杀手,其死亡人数超过了交通事故、癌症和冠心病。性别不平等也不利于男性。如果我们不再将彼此定义为我们的对立面,而是将彼此定义为我们中的一员——我们都会更加自由。而当男人自由了,女人的处境自然就会改变。男性也应该树立平等的心态,承担起实现男女平等的责任。

    社会和家庭中男女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谐相处、责任共担、共同发展等价值观,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价值基础。

    3.2 普及教育

    (一)平等思想的培养必须进入家庭。家庭是人最早的生活环境,是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在家庭教育中,要从培养孩子的平等思想开始,从小就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为孩子今后的性别平等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要培育平等思想。应将平等思想的培养纳入学校教材,带到学校课堂,传授性别平等知识,改变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将性别平等意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消除公民性别不平等的“潜意识”。

    (三)社会必须引入平等思想的培育。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不仅面向青少年,也面向社会成年劳动者;不仅面向城市社区,还面向乡村城镇。它的活动范围比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广泛,影响也更广泛。通过平等思维的教育,促进性别平等,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3.3 创建环境

    (一)大众传媒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大众传媒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是社会思潮的风向标。大众传媒从业者必须树立平等心态,用性别视角来歪曲男性主导的规范社会性别文化体系,保障妇女真正享有性别话语权,宣传性别平等基本国策和性别平等。党和政府的公共政策,通过传播性别平等语言和知识、思想观念、活动和载体,营造性别平等舆论环境。

    (二)党和政府营造良好公共环境。党和政府有责任促进性别平等。因为它是公共政策的管理者、制定者和执行者。党员干部要树立平等思想,把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法律、政策和项目时,要增强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性别敏感性,充分认识社会实际性别差异,了解公共政策对两性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通过政策调整政策政策调整。消除对妇女的不利影响,确保妇女能够与男子平等参与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三)妇联组织营造良好协作环境。妇联不仅代表占人口一半的妇女利益,而且拥有与各级政府组织相适应的工作网络。其具体工作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促进男女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要树立平等思想,不断学习提升理论水平,提高促进性别平等的能力,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大众媒体的合作,团结妇女,带动妇女发展。推动性别平等社会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将性别平等、和谐发展理念融入人们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uoyuanda.com/html/tiyuwenda/7215.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